艾叶的食用方法,怎么做叶黄豆瘦肉汤才好吃,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。艾叶质柔软、香气浓,自古到今可食可药。中医认为其干品为温里类的中药,入肝、脾、肾经,能散寒止痛、温经止血,为妇科血气寒质之证的常用之品。现代药理认为它含挥发油等成分,有健胃、平喘、止咳、祛痰的作用。入夏时正是艾叶茂盛生长之际,民间常为蔬菜而用。黄豆滚肉汤是小儿常用的养生汤饮,加入鲜艾叶,气味正浓香可口,有益气、养胃、健体之功,是小儿夏日调理汤饮。
产后坐月子,用艾叶洗澡。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可以让家人帮忙用艾叶煮水洗头、洗澡。具体做法是:取新鲜艾叶30~50克,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~10分钟;取出艾叶,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。这样做可以理气血、逐寒湿、止血、助睡眠、温经调经。但哺乳期的女性一般不建议频繁用此方法。
月经不调,艾叶煮鸡蛋。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功能,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,对女性虚寒引起的月经不调、腹痛、崩漏有一定疗效。煮鸡蛋时,在水里加少许艾叶,能帮助调经。
艾叶黄豆瘦肉汤
材料:艾叶400克、黄豆100克、瘦肉300克、生姜3片。
烹制:各物洗净。黄豆浸软;瘦肉剁烂。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(约8碗量)和姜、黄豆,武火滚沸后片刻,下瘦肉,滚沸后改文火,下艾叶,滚至刚熟,下盐便可。为3~4人量。
功效:
艾叶味辛、苦,性温;归脾、肝、肾经;芳香温散,可升可降;具有温经止血,散寒止痛,降湿杀虫的功效;主治月经不调,痛经,宫寒不孕,胎动不安,心腹冷痛,吐血,衄血,咯血,便血,崩漏,妊娠下血,泄泻久痢,带下,湿疹,疥癣,痈肿,痔疮。灸治百病。
功用主治:理气血,逐寒湿;温经,止血,安胎。治心腹冷痛,泄泻转筋,久痢,吐衄,下血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胎动不安,痈疡,疥癣。
作用:
①《别录》:主灸百病。
可作煎,止下痢,吐血,下部匿疮,妇人漏血。
利阴气,生肌肉,辟风寒,使人有子。
②陶弘景:捣叶以灸百病,亦止伤血。
汁又杀蛔虫。
苦酒煎叶疗癣。
③《药性论》:止崩血,安胎止腹痛。
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。
长服止冷痢。
又心腹恶气,取叶捣汁饮。
④《唐本草》:主下血,衄血,脓血痢,水煮及丸散任用。
⑤《食疗本草》:金疮,崩中,霍乱,止胎漏。
⑥《日华子本草》:止霍乱转筋,治心痛,鼻洪,并带下。
⑦《珍珠囊》:温胃。
⑧《履巉岩本草》:治咽喉闭痛热壅,饮食有妨者,捣汁灌漱。
⑨《王好古》:治带脉为病,腹胀满,腰溶溶如坐水中。
⑩《纲目》:温中,逐冷,除湿。
⑾《本草正》:辟风寒涅,瘴疟。
⑿《本草再新》:调经开郁,理气行血。
方法/步骤
理气血,逐寒湿;温经,止血,安胎。治心腹冷痛,泄泻转筋,久痢,吐衄,下血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胎动不安,痈疡,疥癣。
艾草又名香艾、蕲艾、艾蒿,性味苦、辛、温,入脾、肝、肾经。能散寒除湿,温经止血。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,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、腹痛、崩漏有明显疗效,是一种妇科良药。现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,艾草可做艾糍点心,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。
抗菌作用: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。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,疾病进展较慢,病变较轻,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;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,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;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,当肝、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,吞噬机能即下降。
另外,还具有抗真菌作用、平喘作用、利胆作用、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、止血作用、对胃肠道及子宫的作用、对心血管系统作用、抗过敏作用等。
艾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,含有维生素和钙、磷、铁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,其性凉、清热解毒,具清凉、平抑肝火、祛风湿、消炎、镇咳等功效。因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而具有独特风味。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。另外,它对降血压、降血脂、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,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。
艾叶质柔软、香气浓,自古到今可食可药。中医认为其干品为温里类的中药,入肝、脾、肾经,能散寒止痛、温经止血,为妇科血气寒质之证的常用之品。现代药理认为它含挥发油等成分,有健胃、平喘、止咳、祛痰的作用。入夏时正是艾叶茂盛生长之际,民间常为蔬菜而用。黄豆滚肉汤是小儿常用的养生汤饮,加入鲜艾叶,气味正浓香可口,有益气、养胃、健体之功,是小儿夏日调理汤饮。
艾叶瘦肉汤的做法
材料:艾叶400克、黄豆100克、瘦肉300克、生姜3片。
烹制:各物洗净。黄豆浸软;瘦肉剁烂。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(约8碗量)和姜、黄豆,武火滚沸后片刻,下瘦肉,滚沸后改文火,下艾叶,滚至刚熟,下盐便可。为3~4人量。
现代人普遍新陈代谢低落,寒湿重,艾叶能祛寒、除湿、通经络,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、寒火,可以治疗口腔溃疡、咽 喉肿痛、牙周炎、牙龈炎、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、寒火有关的疾病。